(资料图)
后备母猪通常是最大的分娩群体(20%),因此,后备母猪的繁殖力会影响猪群的整体繁殖性能。与传统的基因型(生产生活开始时食欲不振、能量储备较少)相比,现代基因型对营养及管理更敏感。有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和身体成分会极大影响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在断奶前的日增重、排卵率和第一胎总产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也有人认为日增重较高的后备母猪,更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跛行,被过早淘汰。
从后备母猪(150天龄)到达猪场到交配的时长间隔对生产系统中的非生产天数有很大的影响。什么时候进行第一次授精,是基于最小年龄、体重、背膘厚度和发情次数等因素综合考虑,体重必须是决定第一次授精时间的最重要方面。和日增重较低的后备母猪相比,日增重较高的后备母猪在饲养过程中消耗更多的饲料,体重更大,营养储备更好,导致产仔数更多。
Young等人(1990年)发现后备母猪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期授精时的繁殖性能没有差异。建议对PIC Camborough 22(C22®)后备母猪有第二次或两次以上的发情再进行配种,条件是它们年龄超过210天,体重超过130公斤(Agroceres,2003年)。由于遗传进展,一些后备母猪在较早的年龄就达到了这个体重。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确定具有高日增重的后备母猪是否可以在不降低繁殖性能或到第三胎将淘汰率提高的情况下更早地进行授精。
根据按照体重和年龄,在授精当天将Camborough 22(C22®,n=568)育种的后备母猪交配并分为三组。G1组:(n=164)后备母猪,日增重≥700g/d,<210d授精。G2组:(n=165)后备母猪,日增重≥700g/d,≥210d授精。G3组:(n=239)后备母猪,日增重在第一次胎次时,G2组后备母猪平均比其他组多产一头仔猪(P<0.05)。然而,当分析前三个胎次时,G1-G3组的总产仔数(11.6×12.3×11.7)、分娩率(87.1%×88.7%×89.8%)和淘汰率(30.2%×25.3%×28.2%)分别没有差异(P>0.05)。总之,体重不低于127公斤的后备母猪可以在185日龄至210日龄之间,不低于两次发情时进行授精,而不会损害其在前三胎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