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聚焦 > 时讯:从亏损2~3万到现在年入百万!这位浦江葡农日子过得滋润而满足…
时讯:从亏损2~3万到现在年入百万!这位浦江葡农日子过得滋润而满足…

时间:2023-06-26 07:00:39    来源:悦浦江

来源:诗画浦江app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主人公,他年轻时拼搏奋斗,闯出一番天地,年纪大了可以享受了,却闲不下来,反而乐在其中。他就是葡农郑道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宅镇前陈村是浦江县葡萄种植葡萄比较出名的地方之一,浦郑公路穿村而过,为葡萄的销售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当我们走进郑道根的葡萄园,映入眼帘的是枝蔓上一串串垂挂着的美人指、巨峰、阳光玫瑰等葡萄。6月的葡萄已经具有了成熟葡萄的雏形,长势喜人。园主郑道根和我们打过招呼,就继续与两名工人一起查看每一串葡萄的长势,摘除葡萄串内的弱果,以便给大颗粒葡萄腾出成长空间。“里面这些全部要摘掉,不然长不大。”郑道根一边干活,一边回头对我们解释着。

今年64岁的郑道根是一名葡农,也是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从1986年在自家地里尝试种植葡萄开始,到如今已经36年了,他开始时的一亩三分地也发展为了现在16亩的葡萄大棚。“一开始我们种葡萄是露天栽种,没有大棚的。就是几根水泥杆,再用铁丝穿起来。没有铁丝就用碎布条一拉,作为架设葡萄架的支撑。

”1984年,郑道根和妻子郑霞仙结婚。婚后,夫妻俩的主业是开烧烤摊,闲暇时间,他们就商量着种些葡萄,搞点副业。“种了两年,88年、89年那个时候,我们就用三轮车把葡萄拉到义乌大陈、苏溪那边去卖。晚上葡萄采摘好,早上三点钟四点钟起来去卖。那时候还是有点苦的,但那时候年轻,也不觉得。”品相好点的葡萄三元每公斤,品相不好的就相对便宜些。“一亩田能有四五千元的毛收入,那时候相当不错了。人嘛,知足常乐。”郑道根笑着说。

既然副业的收入相当不错,夫妻俩就商量着扩大葡萄种植面积,趁机把副业转成了主业。他们在城郊租了30余亩田种植葡萄,没想到遇到征收,只能又回前陈这边租土地种植葡萄。说起这些,郑道根轻描淡写,看起来并没太在意。

除了种植葡萄,夫妻俩实际上还尝试过很多行业。郑道根从前收过废品,结婚后和妻子一起收过火腿、做过服装店、开过烧烤摊。遇到两人意见不合的时候,妻子郑霞仙总是顺着丈夫多一点。“刚做火腿生意的时候,整个浦江的火腿,基本上50%-60%都是我们收的。一开始亏本,亏了两、三万,那时候不得了的。她叫我不要做了,我说一定要做,只要能够做下去肯定会赚的。后来她听我的话,钱也赚回来了。

”对待自己的生意,郑道根似乎有些“佛系”。赚了,他不飘飘然;亏了,他也乐观面对。有人说郑道根这是在“摆烂”,他一笑而过,还真是无所谓。

可遇到别人的事,他从不“佛系”,反而执拗得很。2003年,村里成立了“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郑道根作为合作社的骨干成员,经常跑到合作社成员的葡萄田里去查看葡萄的品质,与大家沟通交流,再联系旅游公司等客商,想尽办法做好葡萄的推介。农户们不听从“控产提质”的建议,他就一遍遍耐心反复地讲,并用自家的葡萄做例子,率先进行控产提质;客商们不相信葡萄的品质,他就一次次上门拜访,带着自家的“紫莹”到处求售。渐渐地,他成了农户们信赖的“老大哥”,成了“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主心骨。旅游公司主动找他对接订购葡萄了。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获准使用葡萄品字标的成员之一,获得了可使用浦江葡萄地理标志的权限。看着“紫莹”的名声一点点响亮起来、荣誉奖牌挂满了墙壁,郑道根十分满意。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郑道根和妻子明明可以到城里颐养天年,但夫妻俩默契地选择把家安在葡萄园旁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葡萄棚里照看他们的“孩子们”。“听上去辛苦,其实我自己乐在其中。对这个葡萄我舍不得不种,一定要种。我老婆说你停掉算了,钱够花就好了,我想不好停掉的,因为有感情了,葡萄像自己的小孩子一样,所以现在让我不种葡萄,是不可能的。我最起码要种到75岁。”郑道根笑呵呵地说。

从90年代的亏损2-3万到现在收入颇丰,郑道根的日子过得滋润而满足:“现在我们日子过得好啊。我们卖火腿、做生姜生意、种葡萄,同时也卖钢材管子,一年赚个100万元都有的。”

在闲暇时间里,他们夫妻俩会打开点歌台,唱一曲《我们这个时代》,也会看看照片,回忆一下幸福时光。郑道根笑说,日子越来越好,那些艰苦的日子都过去了,今后的每一天都是甜的。接下来,郑道根还打算去新疆旅游,放松放松心情。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