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聚焦 > 环球百事通!1972年,王光美见到儿子刘源,哽咽说:没想到,你们几个还活着
环球百事通!1972年,王光美见到儿子刘源,哽咽说:没想到,你们几个还活着

时间:2023-06-25 09:17:48    来源:樱桃没有丸子

1:

1968年12月24日凌晨,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当时,很多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此时的火车站挤满了来送别学生的家长,有人痛哭流涕,有人欢呼雀跃。而在人群中,有一个17岁的年轻人正在和妹妹道别。


(资料图)

他就是刘源,前来为他送行的家人是妹妹刘亭。

因为和父母以及其他姐妹天各一方,刘源的心被蒙上了一层阴霾,他和妹妹的脸上都写满了哀伤。

刘源不敢直视妹妹,他迅速踏上了通往西去的列车,并一头扎进车厢里哭了起来,已经哭成泪人的妹妹在如海的人群里寻找哥哥的身影,她一个个窗口查看着,呼喊着。

突然,刘源听到了火车的鸣笛声,他知道火车即将启动,如果不看一眼妹妹,妹妹一定会担心和难过的。

想至此,在列车缓缓移动时,刘源拼命挤到了门口,隔着玻璃他和妹妹终于有了瞬间相视的机会。

刘源看到妹妹满脸的泪水,听见妹妹喊了一声:“源源哥!”,他还来不及回应,妹妹就被列车甩在了身后。

一直到妹妹的身影变得模糊,刘源才转身走进车厢,他靠在一个角落里,一边哭一边想念着自己的家人。

人生突来的变故,就像一场梦,让刘源觉得那么不真实。后来回忆在列车上的心情时,刘源说:“当时, 我胸中既没那种响应号召的狂热, 也没对走进充满艰难困苦的未知世界的恐惧……”

火车将刘源带进了山西,他是在那趟旅程的倒数第二站下车的,带着忐忑的心情,刘源背着仅有的一个小包裹走下了火车。

如果说在车上的心情是忐忑的,那下车后的礼遇就完全出乎刘源的预料了。他清晰地记得,当地百姓夹道欢迎,人们拉着横幅,锣鼓喧天,刘源的压抑的心仿佛被点燃了。

2:

刘源和27位同来的知青被分配到到山阴县白坊村劳动锻炼,刘源被安排单独住在一间草屋里,环境并不是很好,可他也没有多么的失落。

知青生涯拉开序幕后,刘源开始和当地百姓一起下地干活,虽然他出生成长在北京,但身体一点不娇气。

在来农村前,刘源已经有了在部队历练的经历,什么样的苦他都可以承受。白天的时候,刘源就用半原始的工具和乡亲们一起干活,晚上回去接受教育。

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刘源就开始思念父母和姐妹们,原本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如今散落在不同地方,谁也不知谁在经历什么,这样的未知让刘源很恐惧。

唯一让刘源欣慰的是,村里的老乡们,用他们淳朴的民风、博爱的胸怀接纳和包容着他,让他感受到了人间自由真情在,刘源也想到了父亲说的那句话:“中国的农民是最好的农民!”

自从和老乡们熟悉后,刘源的生活变得充实了。白天,他照样下地干活,到了夜晚,他要么挑灯夜读,要么帮老乡们算账。

转眼间,刘源在白坊村已经度过了三年光景,到了1972年8月,刘源实在太想念父母和姐妹们,他决定回北京一趟,去看看家人,尤其是父母。

乡亲们得知刘源想回北京寻找父母,都表示支持,还主动给他送来了路上吃的干粮,刘源再次被乡亲们的热情感动了。

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刘源只能步行去火车站,在荒野里,刘源走了三天三夜,脚都要磨破皮了,可他感觉不到疼。

一路跋涉后,他终于坐上了通往北京的列车。

三年前,火车将他带离北京,三年后,火车又将他拉回北京,但前后心境已经大不同了。

3:

到了北京后,经多方打听,刘源终于在永安的一间小房子里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三个姐妹,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只是让刘源失望的是,姐妹们也不知道父母在哪里,一番商量后,他们四人决定给上面写信,明确表达了要见父母的意愿。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回信,但信的内容让刘源和姐妹们崩溃大哭,原来他们深爱且敬重的父亲已经在1969年就去世了。

人生之悲哀莫过于,未能见亲人最后一面,他们甚至不敢想,父亲在人生最后阶段,到底经历了什么。

已经失去父亲的刘源和姐妹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见到他们的母亲,这个请示最后得到了批准。

见到母亲的瞬间,刘源的眼圈就红了,他记忆中的母亲是年轻的、有气质的,可此时的母亲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短短三年的时间,母亲的脸色变得很苍白,眼角布满了细纹,那曾经像黑玉一般的头发也已经失去了光泽,几根白发刺目地显露出来。

看着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们,母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和欣慰,他们一起相拥而泣,明明是久别重逢,却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因为太久没见面,母亲眼睛也不敢眨一下,她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孩子们。过了一会儿,母亲才缓缓开口说了一句:“没想到,你们几个还活着!”简短的几个字,背后饱含了太多的辛酸。

刘源多想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但现实并不允许,短暂的相聚后就到了再次离别的时间,但这一次刘源的心情比上一次要明朗一些,起码知道了母亲和姐妹们都还好。

母亲再三叮嘱刘源,回到农村后要踏实劳动,和农民们站在一起,多学习、多锻炼,对自己的要求要严格一些。

刘源点点头,将母亲的教导一字一句地牢记在心里。再次回到白坊村的刘源更有干劲了,当然,他也期盼着早日回到北京。

时间到了1975年,刘源终于被允许回京了,此时距离他来白坊村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这也是他人生最难忘的7年。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白坊村的乡亲们和山西特有的风土人情滋养了他的内心,让他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不管再经历多么大的风浪也能安然走过。

启程回京那天,几乎全村的老乡们都来为刘源送行,那个场面,哪怕隔十年、二十年,刘源也记忆犹新。

当天许多老人、婶子和大嫂都哭成了泪人,刘源也哭到泣不成声,他这才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经永远留在了这片贫瘠但充满人间大爱的土地上。

4:

重回北京的刘源,被安排在北京起重机厂当普通工人。不久后,刘源再次遇到了麻烦,但厂里的师傅和工友们却极力地保护刘源。

师傅更是站出来说:“我白天黑夜和刘源在一起,他没有问题!”师傅和工友们的信任、热心,再次温暖了刘源的内心。

刘源心中也有自己的梦,他始终父亲的教导,要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人民出一份力。

带着这样的信念,刘源于1977年走上了高考的考场,此时他已经26岁,但他对考试很有信心,并最终被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录取。

毕业后的刘源,没有选择在城市工作,他对母亲说:“我要深入农村,为农村的建设出一把力!”母亲支持儿子的决定。

最终刘源来到河南七里营人民公社出任副书记,在乡下工作的刘源,不但凡事亲力亲为,对衣食住行也完全没有要求,他始终记得父亲说的:“到什么时候都要节约!

工作两年后,凭借优秀的政绩,刘源被提拔为新乡县县长,无论任职于什么岗位,刘源都低调、谦逊,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为老百姓干实事,不能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后来的刘源又先后担任郑州市副市长,河南省副省长,值得一体的是,他的副省长一职是100多名省人大代表主动联名提名的。

在任的四年间,刘源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和城市建设规划而努力奋斗、拼搏着。

到了1992年,刘源又迎来了新的岗位变动,被调任到武警部队担任政委,期间他主要负责最艰苦的部队----水电部队

当时,哪里需要水电,刘源就和部队到哪里去,短短半年时间,他的足迹从北方到南方,一直到了西藏。

身为领导的刘源,是出了名的能吃苦,加班加点是常态,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连衣服都来不及洗换。

而且刘源没有丝毫的架子,对待百姓和手下人,他都很有亲和力,跟他共事的士兵都说:“刘政委真是平易近人的好领导!”

2009年,58岁的刘源晋升上将军衔,成为我国最高级将领之一,而这份殊荣也是刘源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如今的刘源已经年过七旬,可他依然坚守岗位,发挥自己的能量,他用一生的努力和成绩告诉已经离世多年的父亲,自己没有让他老人家失望......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